发布日期:2025-08-21 15:05 点击次数:155
德国媒体近日报道,俄罗斯计划在巴伦支海的新地岛试验场再次试射其“海燕”核动力巡航导弹。为此,俄方已关闭新地岛西岸约500公里的空域,划出一片禁飞区。这一消息在国际军事舞台上引起广泛关注。
“海燕”导弹最早亮相于2018年,是俄公开的六种战略武器之一。俄国防部宣称,这款导弹采用核动力,拥有无限射程,被誉为可以不受距离限制的“钢铁巨鸟”。然而,关于其研发进展的信息非常有限,仅在2023年10月普京表示该导弹已经成功试射。这种神秘性增加了外界对其真实实力的好奇和猜测。
西方国家对“海燕”导弹的测试情况有不同的看法。他们认为该导弹从2016年开始测试,但进行了13次测试只有两次部分成功。不过,这些说法缺乏确凿证据,更像是基于自身立场和猜测的推测。俄罗斯此次高调试射“海燕”导弹,是对西方质疑的一种有力回应,也是展示自身军事实力和战略决心的重要举措。
在即将召开的“特普会”前夕,俄罗斯选择此时大张旗鼓地试射“海燕”导弹,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政治棋局。欧盟在此时宣布要让泽连斯基参加“特普会”,试图为乌克兰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。俄罗斯通过试射“海燕”导弹来敲打欧盟,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:在俄乌冲突和国际政治舞台上,俄罗斯有足够的实力和决心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,任何挑战俄罗斯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此外,这一举动也是俄罗斯在“特普会”前为自己增加谈判筹码的方式。通过展示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强大的战略威慑能力,俄罗斯希望在国际事务中争取更有利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尽管“海燕”导弹具有强大的战略威慑力,但俄军大概率不会将其用在俄乌战场上。这是因为“海燕”作为一款核动力导弹,在飞行过程中会持续释放放射性元素,可能对沿途区域造成严重污染,带来灾难性的后果。将“海燕”作为战略威慑武器,可以有效震慑欧洲,使其认识到与俄罗斯对抗的巨大风险和代价,从而维护地区的战略平衡和稳定。
上一篇:八字神煞详解: 劫头财、劫头鬼
下一篇:没有了